
在农业生产领域,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正深刻改变着传统作业模式。农业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创新成果,正日益受到广大农户和农业从业者的青睐。它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什么是农业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农业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是将灌溉与施肥两项关键农业操作有机融合的先进技术体系。该系统借助压力系统(或利用地形自然落差),依据土壤养分含量以及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和特点,将调配好的肥液与灌溉水一同,通过管道系统精准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区域。在整个过程中,系统能够实现水肥均匀、定时、定量地供应,确保作物生长区域的土壤始终维持适宜的湿度和养分含量。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它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在各个生育期的特殊需求,精确设计水分和养分的供给方案,真正做到按需分配,极大地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
二、系统的组成部分
江河、渠道、湖泊、井、水库等,只要水质符合灌溉标准,均可作为该系统的水源。为了充分利用各类水源进行灌溉,通常需要建设引水、蓄水和提水工程,以及配套的输配电工程,这些共同构成了水源系统。例如在一些平原地区,利用河流作为水源,通过修建泵站和引水渠道,将河水引入灌溉管网;而在山区,则可能更多地依靠水库蓄水,再通过重力自流的方式进行灌溉。
首部枢纽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主要涵盖水泵、过滤器、压力和流量监测设备、压力保护装置、施肥设备(如常见的水肥一体机)以及自动化控制设备。其中,水泵负责为系统提供动力,确保水和肥液能够顺利在管道中输送;过滤器的作用至关重要,它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防止滴头或喷头堵塞,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压力和流量监测设备实时反馈系统的运行参数,以便操作人员及时调整;施肥设备则根据预设的施肥方案,精准地将肥料注入灌溉水中;自动化控制设备通过智能算法和传感器数据,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过滤设备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部分使用者可能会误以为井水或其他水源较为干净,无需过滤,但实际上,即使是井水,也常常含有粗砂、细砂以及一些化学物质,这些杂质极易堵塞滴头。因此,必须依据水源水质和灌水器流道尺寸等因素,精心挑选合适的过滤设备。常见的过滤器类型包括离心式过滤器、筛网式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砂石过滤器等。不同类型的过滤器适用于不同的水源条件和灌溉需求,例如离心式过滤器对于去除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效果显著,而筛网式过滤器则对细小颗粒有较好的过滤作用。
该系统由干管、支管、毛管组成。干管一般采用 PVC 管材,因其具有耐腐蚀、成本低等优点;支管通常选用 PE 管材或 PVC 管材,管径会根据流量进行合理配置;毛管目前多采用内镶式滴灌带或边缝迷宫式滴灌带,以实现精准的滴水灌溉。管网系统中的首部及大口径阀门多采用铁件,以确保良好的密封性和耐用性。干管或分干管的进水口设置闸阀,方便控制水流;支管和辅管进水口处安装球阀,用于调节局部流量。整个输配水管网的作用是将首部处理后的水和肥液,按照设定要求准确无误地输送到各个灌水单元和灌水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配备了先进的控制软件平台。用户通过操作触摸屏或手机 APP 等终端设备,能够便捷地对系统进行管控。控制器可按照用户预设的施肥配方、灌溉过程参数,自动精确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关键参数。同时,控制软件平台还具备数据记录与分析功能,能够自动保存每次灌溉施肥的数据,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肥料种类及用量等。用户可以随时查询任意时间段的记录,并通过曲线图等直观的形式查看数据变化情况,为后续的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此外,系统还支持远程报警功能,一旦检测到设备故障或灌溉异常,会立即向用户发送报警通知,确保灌溉施肥作业的顺利进行。
三、系统的优势
传统的大水漫灌和人工撒施化肥方式,水分利用率往往不足 40%,化肥利用率仅为 30%-40%。而农业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能够根据作物生长的实际需求和土壤环境的实时变化,精准调控灌溉量和施肥量。通过将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使肥料利用率大幅提高到 60%-80%,水分利用率可提升至 90% 以上。这种精准的供给方式,有效避免了过度灌溉和施肥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减少了土壤盐碱化、板结等问题的发生,保护了土壤生态环境。
使用该系统,农户只需通过手机 APP 或电脑远程设定好灌溉和施肥参数,系统即可自动完成相应任务,无需人工在田间长时间值守。以大面积的农田灌溉为例,传统人工灌溉可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且灌溉周期长;而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数百亩农田,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工成本,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系统能够依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自动调整灌溉和施肥策略,为作物营造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通过精准施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合理的灌溉方式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有助于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该系统还能促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例如将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循环发展,助力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
科学合理的灌溉施肥策略,能够精准调控水肥比例,使土壤始终保持适宜的水分和营养状态,为作物的健康生长提供了良好保障。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作物,果实饱满、色泽鲜艳、口感更佳,农产品的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以水果种植为例,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后,果实的糖分含量、维生素含量等品质指标都有明显提高,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够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适用场景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极度稀缺,传统灌溉方式会造成大量水分浪费。农业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能够将水分和肥料精准地输送到作物根部,极大地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对于保障这些地区的作物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通过推广应用该系统,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实现了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丘陵坡地地形复杂,灌溉难度较大。而该系统通过滴灌、喷灌等灵活多样的灌溉方式,能够很好地适应地形变化,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提高了农业生产在这类地区的可行性和效率。在一些山区果园,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利用山坡的自然落差进行灌溉,不仅节省了能源,还确保了每棵果树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三)各类作物种植
蔬菜种植:无论是设施农业(如温室大棚)中的番茄、黄瓜等蔬菜,还是露天种植的叶菜类蔬菜(如生菜、菠菜等),通过农业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都能实现对养分供给的精确把控,满足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特殊需求,从而显著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在温室大棚中,系统可以根据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自动调整灌溉和施肥方案,为蔬菜生长创造最佳条件。
果树种植:柑橘、苹果、葡萄等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借助该系统能够精心优化肥料配比,并根据果树的生长阶段灵活调整施肥量。这有助于为新梢生长、花芽分化、幼果形成和发育等关键生长环节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显著提升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例如在葡萄种植中,在花期和果实膨大期,通过精准的水肥供应,能够提高葡萄的坐果率和果实甜度。
大田作物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应用农业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能够显著提升水分利用效率。特别是在干旱地区,该技术对于保障大田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水稻而言,在育秧期和移栽后的生长初期采用该技术,能够为幼苗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促进其茁壮成长。在一些小麦种植区,采用滴灌式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了节水、节肥的同时,还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